政策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资源 > 政策平台 > 科技

关于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政策解读

时间:2021-01-12
政策资源申报

为加强产业科技攻关,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8年11月19日印发《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认真组织实施。为更好地推进《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制造城和万亿工业强市,市科技局起草了《柳州市科技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现将起草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背景
 在“十三五”期并面向“十四五”期,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国家、自治区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迅速落实《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实施方案(2018-2022年)》、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广西现场会和《广西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及其全区大会等的精神要求,通过高标准高水平创建现代制造城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引领形成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同时,增加创新要素供给、培育新产业生态,使我市积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产业链和核心价值链,快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做为西南重要工业城市的产业能级。

二、政策依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 》(国办发〔2018〕126号)
2. 《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实施方案(2018—2022年)》(桂政办发〔2018〕106号)
3. 《广西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桂政发〔2018〕51号)
4. 《柳州市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实施意见》(柳发〔2017〕4号)
5. 《柳州市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柳政办〔2017〕16号)
6. 子方案政策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
《广西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实施办法》(桂政发〔2016〕116号)
《柳州市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办法(暂行)》(柳政办〔2017〕130号)

三、文件构成
(一)主政策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如下。
1. 一、现实基础。
2.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行动目标。
3. 三、主要任务。(一)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二)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三)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五)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六)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4. 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三)保障科研经费投入、(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五)强化创新创业力量建设、(六)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七)强化目标考核督查、(八)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二)下设五个子政策。

1.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工作方案
2. 转化400项重大科技成果行动工作方案
3. 柳州市引进组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另文印发)
4. 柳州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办法(另文印发)
5. 柳州市科技双创平台提质升级立标杆工作行动方案(另文印发)

提出量化目标与任务分解
1. 柳州市重大科技项目计划表(含自治区“三百二千”工程中涉及柳州的重大技术计划表)
2. 柳州市高层次创新平台创建计划表(含自治区“三百二千”工程中涉及柳州的国家级创新平台计划表)
3. 柳州市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计划表(含自治区“三百二千”工程中涉及柳州的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计划表)
4. 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分解任务表(2019-2022年)

四、主要内容

(一)工作思路
柳州市科技工作认真按照自治区关于《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制造城》《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精神要求,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理念,采用“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的工作方针,着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平台和载体,引育创新人才和团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政策、市场等创新要素向产业汇聚,引领我市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全面推进现代制造城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任务目标
实施六大科技行动和研发普惠政策。即:重大科技专项攻关行动,突破100项重大技术;高层次创新平台创建行动,拥有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育行动,引育4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7年实现倍增(560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转化400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普惠支持政策,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R&D)强度达到2.2%以上,促使全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争到2022年,柳州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区领先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 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在“5+5”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瞄准靶向精准发力,以科技重大专项为牵引,集中攻关,加快补齐产业科技创新短板,努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2. 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基地。引入211、985、“双一流”高校、高层次科研院所,弥补柳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匮乏的短板,组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并实施《柳州市引进组建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在柳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示范区。支持高新区与各类开发区联动发展,引导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推动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高新区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重点围绕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柳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创新产业集群等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打造“双创”升级版,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牵头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具备柳州特色的双创示范模式。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争创更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
3. 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
认真落实《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等,遴选优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高标准建设广西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来柳聚集。精确设置科研岗位,加大对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4. 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及“双升”计划,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双升”企业给予奖励性补助。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
5.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实施广西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柳州市方案、柳州市促进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措施,开展“校(院)地”、“校(院)企”、“校(院)产”联动合作,在柳东新区和柳南区分别建设柳州科技大市场、桂中科技大市场等,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
6.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实施意见》,出台柳州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政策,实行普惠支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切实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四)工作措施
报请印发《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科技创新作用,重塑我市西南重要工业城市地位,建设柳州成为现代制造城,为实现万亿工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1. 加强组织领导。
柳州市成立科技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协调柳州市科技创新重大决策,有序推进《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2. 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健全科技部门与工信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会商机制,强化行业领域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共同协调谋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及工程,形成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的合力。
3. 保障科研经费投入
加大各级财政创新投入,研究出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具体办法,不折不扣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创业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调动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积极性。逐步成立创投基金,对新兴产业给予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企业依法合规发起或参与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鼓励企业参股、投资创业项目。
4.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在“减少科技项目安排“碎片化”现象、赋予创新主体更大的自主权、试行“以赛代评”“以投代评”项目形成机制、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绩效评价”等方面,开展“简政放权”科技改革,推动项目管理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力争允许与柳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柳成立专门研发机构或开展实质性成果转化的市外单位牵头或参与申报柳州市财政科技项目。
5. 强化创新创业力量建设
出台柳州市引进组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开展双创孵化载体提质升级树标杆行动,促进各类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6.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大力实施“双一流”高校院所的科技招才引智行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吸引科技项目和创新团队来柳落地。
7. 强化目标考核督查
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相关指标考核纳入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市直部门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健全科技创新动态监测、评估、督查机制,对科技项目、研发平台、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果转化等政策落实情况定期督查、定期通报,适时开展评估总结,褒奖先进。
8.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舆论引导,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五、政策实施重点与难点
科技创新“1+5”政策文件力求通过一系列整体设计、系统推动,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潜力和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支持科技创新支撑实现现代制造城、万亿工业强市建设任务的完成,通过科技创新整体跃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为加快实现在全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一)科学分析问题
柳州市产业发展的创新底子薄、基础弱、创新水平不高的情况亟待转变,有五点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科技水平不高,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高层次创新平台不足。三是高端领军人才匮乏。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奇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能力不足,未能与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共进。
(二)精准制订政策
具体做法是,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瞄准“5+5”产业科技前沿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实施科技六大行动切实破解柳州市创新能力弱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促进新旧动能转化。二是狠抓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建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研发平台,推动汽车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三是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的领军型企业,鼓励大企业牵头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作,构造双创产业生态圈,跻身国内乃至国际汽车行业前列。
(三)政策难点
科技部门通过学政策、实地考察、高规格论证,对标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发展经验。提出科技创新支撑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1+5”政策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计划,确保完成以下五项重大任务。
1. 确保完成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科技任务指标要求。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应达到2.2%等。
2. 加快落实市委政府《柳州市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建立市级层面科技创新工作领导机制和建立创新驱动资金、加大创新投入的目标要求。
3. 加快执行《柳州市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等,以科技重大专项引导解决产业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力促产业发展。
4. 加快实施《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同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升级版”政策,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力促现代制造城发展。
5. 结合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制造城任务目标,在第十四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规划中,进一步突出科技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聚焦经济主战场、加强组织领导力量统筹、加大创新投入并管好用好、注重统计数据总结绩效等基础工作。